專欄連載Column

2020-02-05

第02堂 AQ才是隱形的翅膀

 

致勝心理學像是聖經,看過的人很多,真能摸透的沒幾人,差別就在於信與不信。

 

今天,來上一堂30分鐘之外的AQ (Adversity Quotient,逆境商數)心理課。

高爾夫真的很難, 最難的是30分鐘之外的學問。不管是職業或業餘球員,或少或多都會淪陷在30分鐘之外的漩渦裡。將近4個小時的18洞球賽,大約扣掉30分鐘花在揮桿或推桿,其他的3個多小時在幹什麼?該做什麼事才能減少失誤?或神來一桿?
 

我想,3個多小時的漩渦時間是在走路、在等待、在想上一桿為什麼打壞、在思考策略、在測算碼數、在看對手的推桿路線、或在竊笑球友打出一個青蛙跳而故作同情,還是有其他數不清的念頭,所以,高爾夫真不只是靠技術在決勝負,你還必須學會高爾夫30分鐘之外的AQ。
 

高爾夫AQ是什麼碗糕?
 

今天早上和一位韓國球友打球,40不到的年紀,球齡20多年,年輕時參加過韓國職業球員測試失敗,後來改行做服裝生意,現在,他打球純健身,藍梯打76到80桿是平均成績,混職業還差得遠,業餘圈子玩玩挺好的。今天他打2隻鳥,8個帕,8個柏忌,正好78桿。每桿費掉30秒,他的快感時間約30分鐘。
 

打完球後,他問我,為什麼現在很難打進75桿以內?我跟他說,在3個多小時的漩渦時間裡,他犯了幾個糟糕的慣性動作,一、像是打了一個失擊球,就開始找藉口來解釋為什麼會失誤;二、推桿時,口頭禪是「不會又3推吧!?」;三、小白球掉進沙坑後,嘴巴就嘀嘀咕咕的;而他的幾次失誤都是發生在負面情緒表現之後。
 

我給他3個心理訓練的帖方是:一、高爾夫不是追求完美的運動,吃燒餅難免會掉芝麻,遇到失擊球的下一步,深呼吸3∼4秒,然後慢慢吐出,放輕鬆,慢一點,重新出發;二、推桿設定好之後,只能有一個念頭「一定會進」,100%正面希望是必須的;三、沙坑不是OB區或紅黃樁的危險區,說「糟了」,就會被沙坑玩,說「還好」,就是玩沙坑。

不論是職業或業餘球手,越早接受高爾夫致勝心理課程訓練越好,心理訓練不是空口理論,而是需要在球場上重覆實踐,才能羽化成仙。高爾夫致勝心理學像是聖經,看過的人很多,真能摸透的沒幾人,差別就在於信與不信。有人相信一身的肌肉,有人相信球桿比較猛,有人相信技術本位,而我相信隱形的翅膀AQ。

 

賽場心理學的實踐家
黃承富
台灣運動作家中的ACE。日本東海大學專攻運動致勝心理學。右手玩高爾夫,左手寫棒球。現為完全運動智庫負責人